1排版
排版中應注意焊縫位置避開孔群及勁板位置,管下料留出50mm余量,肩梁部分板需銑平方向加3~5mm余量。
2下料
2.1 號料前應先確認材質和熟悉工藝要求,然后根據排版圖、下料加工單、零件草圖和電腦實樣圖進行號料。
2.2 鋼卷尺(不包括5米以下的卷尺)必須經計量部門與本工程用的標準尺進行校核,并標貼修正值后才能使用,標準尺測定拉力為L≤30m時5kg,以確保劃線、制作和現場安裝用尺的一致性
2.3 號料的母材須平直無損傷及其他缺陷,否則應先矯正或剔除。劃線精度如下(表一):
2.4 鋼板下料應嚴格按排版單中指定的鋼板號進行下料。三大片下料完畢應在端頭標明構件及零件編號,并同整體構件的零部件必須擺放在一起,以便后續裝配。
3 切割
3.1切割前應清除母材表面的油污、鐵銹和潮氣,切割后氣割表面應光滑無裂紋,熔渣和飛濺物應除去。氣割的尺寸精度要求如(表二):
3.2切割后須矯直板材由于切割引起的變形(如旁彎等),然后標上零件所屬的工作令號、構件號、零件號后才能流入下一道工序。氣割的表面精度要求(S=1/1000mm)如(表三):
坡口加工的精度如(表四):
4 矯正
4.1 鋼材的矯正,一般應在常溫下用機械設備進行,矯正后的鋼材,表面上不應有凹陷、凹痕及其他損傷。熱矯正時應注意不能損傷母材,加熱的溫度應控制在900℃以下,低合金鋼嚴禁用水激冷,矯正必須避開藍脆區溫度(200℃~400℃)。矯正后的允許偏差應符合GB50205-2001中表7.3.5的要求。
5 預涂裝
5.1 對于隱蔽部位及超大構件,組裝前需先對構件進行預涂裝
6 組裝
6.1組裝前先檢查組裝用零件的編號、材質、尺寸、數量和加工精度(如表五)等是否符合圖紙和工藝要求,確認后才能進行裝配。
6.2 拼裝后按焊接工藝要領進行焊接和矯正。
6.3構件組裝完畢后應進行自檢和互檢,準確無誤后再提交專檢人員驗收,若在檢驗中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修理和矯正。構件均應打上鋼印并編號,鋼印處要預打磨,鋼印必須清晰。
7 定位焊
7.1 定位焊應符合與正式焊縫一樣的質量要求,焊后應徹底清除熔渣。
7.2定位焊焊接方法必須與打底焊相同,焊接要求同正式焊接。定位焊應牢固可靠,定位焊不得有裂紋、氣孔、夾渣等缺陷。
7.3定位焊必須避免在產品的棱角和端部等在強度和工藝上容易出問題的部位進行;T形接頭定位焊應在兩側對稱進行。 定位焊尺寸不大于設計焊縫尺寸的2/3,不小于4mm但不宜大于8mm,特殊情況除外。
8 構件標識
8.1 構件均應在組裝焊接結束后、報專檢之前打上鋼印并編號,鋼印深度≤1mm,鋼印處要預打磨,鋼印必須清晰。成品后再用白色或藍色油漆編號,大小為100mm高。柱的編號編在柱底部向上1m處。5噸以上構件,須將中心線位置紅色三角形標注于柱子高度1000mm處,以便安裝。